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地基处理中素土垫层的施工,包括场地平整、路基、基础换填等工程。
二、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 熟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
- 确定素土垫层的厚度、压实系数(一般≥0.94)及标高。
-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工艺流程及质量要求。
2. 材料准备
- 选择:选用同类原土或符合设计要求的土料(有机质含量≤5%,粒径≤50mm)。
- 含水量控制:最佳含水量一般为12%~15%(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3. 现场准备
- 清理基底杂物、积水,平整场地。
- 测量放线,标出垫层边线和标高控制点。
- 设置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基底。
三、施工工艺流程
基底处理 → 分层铺土 → 撒水闷料 → 分层碾压 → 质量检验 → 修整找平
1. 基底处理
- 清除表层浮土、树根等杂质,压实基底土(压实度≥0.90)。
2. 分层铺土
- 每层虚铺厚度控制在200~300mm(人工配合机械整平)。
- 采用环刀法检测每层铺设厚度。
3. 撒水闷料
- 若土料过干,均匀洒水至最佳含水量(用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 闷料时间不少于12小时(视环境湿度调整)。
4. 分层碾压
- 机械碾压:使用压路机或蛙式夯,轮迹重叠1/3,碾压遍数4~6遍至无轮印。
- 边角处理:机械无法作业处改用木夯人工夯实,虚铺厚度≤200mm。
- 接茬处理:上下层错缝≥0.5m,接茬处加强压实。
5. 质量检验
- 环刀法检测压实系数:每100~500㎡取一组样本(每层至少1组)。
- 贯入测定法:轻便触探试验锤击数符合设计要求。
- 标高复测:误差控制在±50mm内。
6. 修整找平
- 表面平整度偏差≤20mm,边缘压实到位。
四、质量控制要点
1. 含水量控制:过干或过湿均需调整后再碾压。
2. 分层厚度:严禁超厚铺填,否则影响压实效果。
3. 碾压遍数:根据试验段确定合理遍数,避免漏压。
4. 接茬处理:分层搭接密实,防止形成软弱夹层。
5. 验收标准主控项目(压实系数)必须合格,一般项目允许偏差符合规范。
五、安全文明施工
1. 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禁疲劳作业。
2. 基底边缘设置防护栏杆,防止坍塌。
3. 土方运输车辆覆盖防尘网,减少扬尘污染。
4. 施工废水沉淀处理后再排放。
六、常见问题及处理
- 弹簧土:翻晒或掺灰处理后再压实。
- 压实度不足:补夯或增加碾压遍数。
- 表面松散:洒水后重新碾压。
通过以上步骤可确保素土垫层满足设计强度及稳定性要求,为后续施工提供可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