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焦点关注

《贵州日报》刊登乾兴平署名文章: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写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召开之际

日期:2023-07-10 09:30:02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黔西市乌江六冲河段化屋码头,沿江岸步行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对当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从巍巍秦岭到壮阔祁连山,从九曲黄河到滚滚长江,从深蓝青海湖到浩瀚塞罕坝林场……习近平总书记情牵祖国山川湖海,足迹遍布神州大地,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新的理念赋予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14亿中国人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动力。




在贵州,看见美丽中国。这是知行合一的绿色答卷——


2011年以来的“黄金十年”,贵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环境质量的历史性提升,森林覆盖率持续上升,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45%,“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获得“优秀”等次,30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成果被列入国家推广清单,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剪刀差”。



在贵州,体悟美丽中国。这是先行先试的壮丽诗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效斐然,探路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步履铿锵,更高站位推进降碳、更大力度实施减污、更实举措扩绿提质、更深层次先行试验及构建起具有贵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贵州的开放名片、中国的绿色宣言、世界的生态盛会。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已经成为世界观察美丽中国建设成就的一扇窗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今天,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如约而至,贵州大地接续奏响生态乐章,从“试验区”到“先行区”,从“走新路”到“出新绩”,贵州肩负着为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提供有益经验、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智慧、为人类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可行方案的时代重任。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多彩贵州定能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奠定坚实的根基。



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必须以更高站位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这是念兹在兹的殷殷嘱托——


贵州深耕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全程领航;贵州铺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画卷,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2013年7月、2018年7月先后两次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发来贺信;2015年6月、2021年2月在贵州考察期间,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反复叮嘱贵州要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指示贵州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这是绿色发展的再度赋能——


2022年初,在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并围绕这一定位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牢记殷切嘱托,抢抓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儿女心怀“国之大者”,深耕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等生”;笃定“省之大计”,探路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勇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干家”。



种下千秋树,彰显的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1469个义务植树点,13.8万人,118万株,兔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省、市、县、乡、村五级同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生态自觉掷地有声,赓续9年。


巡看万里河,传递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如磐信心。6月18日,贵州生态日当天,全省2万多名河长,4万多名林长,跋山涉水、巡河巡林,不断推动实现“河长治”“林长治”,绿色行动抓铁有痕,一以贯之。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巩固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贵州知重负重,责无旁贷。


扛起上游责任,省际联动,区域协作聚合力。一江赤水,两岸青山,三省共护。赤水河蜿蜒向北,沿河两岸酿出美酒无数,也创生了守护生态之河的新机制:2011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出台,2014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出台;2021年5月,经贵州、云南、四川三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应运而生,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流域共同立法的范例。


拿出上游担当,先行先试,试点探索见真章。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一项项体制机制的破题,为全国搭建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制度框架提供了有益探索。


赤水河蜿蜒向北。


肩扛重大责任,筑牢生态屏障。上下游省份联动护江凸显长治长效,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绿色底色与发展成色交相辉映,织就美丽画卷。



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必须以更实举措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树立正确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切嘱托。



“三个效益”“两个愿景”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深切期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四新”“四化”各方面和全过程,奋力建成“四区一高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




融绿铸金,新型工业化,绿色转型蹄疾步稳。一条废旧锂电池破碎生产线开足马力运转,每年助力3万吨废旧锂电池走向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大龙经开区贵州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废料“淘宝”循环利用的绿色探索,于今年2月再次入选工信部废旧电池利用“白名单”,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新能源汽车废旧蓄电池综合利用企业。




借绿生金,新型城镇化,绿色家园居美人和。6月15日,赫章县“忆搬迁·感党恩”五周年系列活动在金山、银山小区举行。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以“金山”“银山”为名,这彰显毕节赫章的绿色企盼。迁出深山、空间腾挪、居美人和的背后,离不开贵州在全国率先探索利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生动实践,推动绿色城镇布局跃动而出。




添绿增金,农业现代化,绿色银行金银滚滚。建成年处理刺梨等农特产品12万吨的前端生产线和气泡水饮料、刺梨干果切片等13条后端生产线……刺梨金果在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身价翻番”,科技研发、精深加工“两翼齐飞”,带动16.2万果农幸福增收。坚持生态与生计并重,增绿与增收共赢,贵州茶叶、石斛、竹子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欣欣向荣,土地“含绿量”正加快转化为农业“含金量”。



点绿成金,旅游产业化,绿色画卷风景正好。今年“五一”小长假前三天,贵州接待游客量达2000多万人次,较2022年假日同期增长40%以上,恢复到2019年假日同期水平的104.6%。绿富同兴,绿水青山和多姿人文交相辉映,积淀成贵州用活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以“9+2+2”“特意性”资源为引领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坚实底气。


“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拓展绿色产业发展路径就是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的无限空间和巨大潜力。



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先行试验,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拿出先行态度,贵州深刻理解和把握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重大使命、重点任务、实践要求,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试验区制度体系,奋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制度先行,快人一拍种好改革“试验田”——


今年3月1日,《贵州省乌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长江上游贵州重要支流立法保护实现“全覆盖”,开启贵州流域保护法治护航的新时代。




跳出乌江看贵州,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见证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建立首个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率先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率先在西部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一个个“率先”连缀而成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图景。当前贵州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建设34项核心制度改革,有13个方面30项改革典型经验做法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已基本建立起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较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行动先行,先人一步寻得破题“金钥匙”——



更大力度打好“蓝天保卫战”,换得天朗气清精神爽。大方新光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违规检测;赤水市航运公司采用露天切割、焊接作业,未采取减少废气排放措施、设施;贵州永润天泽化工有限公司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今年3月,省生态环境厅公布2023年第一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业务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均进行了从严从重查处。


更实举措打好“净土保卫战”,治出草木葱茏好风光。铜仁万山,曾以“汞都”闻名天下,但因过度开采,万山也一度成为全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勇攀绿色阶梯,投入地质环境治理资金进行治理,促成林业、水务等部门整合开展生态修复,“变废为宝”建成汞矿国家矿山公园。



更快推进打好“碧水保卫战”,护住清流奔涌日月长。盛夏时节,行走在遵义市播州区乌江沿岸,群众感慨:碧波荡漾的母亲河又回来了!很难想象,10多年前,因为“乌江34号泉眼”的肆虐,这里是乌江污染最严重的地方。




从更广阔的绿色版图去审视,全省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在赤水设立、首张森林遥感碳汇指数保险试点落地龙里林场、首个林业碳票保险落地毕节市、首单草原保险落地关岭……先行先试的贵州创新性探索渐入佳境,绿水青山日渐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必须以更宽视野塑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品牌价值,展现“国家级平台、世界级品牌”的引领效应。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2018年先后两次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贺信,掷地有声的话语,开放合作的新声,标注美丽中国的航向。


作为生态文明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始终坚持以国际化视野、世界级标准,精心打造开放平台,展示贵州实践、推介中国经验、汇聚全球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征程中亮出了中国担当,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两封贺信如洪钟大吕,穿透世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高远志向,也让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实践为世界所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觉担当起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贵州,正用坚守和实干回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千年大计、根本大计”理念惠达全球。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认为:“对于中国和全世界来说,生态文明是一个很有胆识的理念,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贵州人民居住在青山绿水间,实属羡慕!”6月5日,参加生态文明贵州行的20余位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在乌江上游六冲河畔的黔西化屋村发出如是赞叹。




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方案、贵州路径、贵州智慧正被世界倾听。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曾表示:“中国政府认识到尊重自然、与自然共存的重要性,贵州已经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典范。”


美丽中国之美,是全民共创共享之美,是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之美,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美。是中国的,也必定属于全人类。



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必须以更实作风展现责任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境界全面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惟有靠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精气神,矢志不渝、克难攻坚的拼闯劲,上下同欲、众志成城的向心力,一锤一锤钉钉子,一场一场打硬仗,方能积小胜为大胜,直至大获全胜。



强定力,常念“紧箍咒”,压紧压实责任,风物长宜放眼量。黔南荔波,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位于小七孔景区的原始湿地部分,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宝石上的精华”,连续4年,上百份湿地开发方案比选,始终未能让荔波县委、县政府下定“动工”的决心。


勇担当,挥好“指挥棒”,严格考核问责,咬定青山不放松。2014年以来,贵州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严格的干部问责体系,力保绿色发展理念落在实处。严明法规、改进考核、加强审计,生态问责管住了“官”,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更激发了党员干部拒绝污染的坚实底气,担当起生态保护的千秋之责。




敢作为,锻造“急先锋”,凝聚行动合力,守得云开见月明。守护一座林场,印江高石坎林场护林队,坚守林场40余年,将荒山种成1.2万亩碧绿苍翠的林海;监督两条河道,2022年3月,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调研发现,贵阳辖区两河道存在断流、缺水现象,向贵阳中院提起公益环境诉讼;锻造一支铁军,今年5月,贵州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启动,“全年、全员、全过程”培养执法尖兵、规范执法行为、查办重点案件。


从行业主管部门到公益组织、护林巡林个体,鼓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贵州坚持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生态自觉已蔚然成风,“生态卫士”披坚执锐齐出战,服务保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护一江清水、共守一方青绿的行动合力在黔山贵水间迸发。



万里江山如画,九州青绿成诗。


多彩贵州的绿色画卷,舒展美丽中国奋进的模样——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多彩贵州的绿色信念,折射美丽中国扛起的担当——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美丽中国作出艰苦努力,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共建美丽中国美丽世界,需要各方同心协力、不懈努力。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我们要站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为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贵州力量!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