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6-20 09:02:51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网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次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很遥远吗?
如今,“骑行热”持续升温,不少人热衷在社交平台上晒单车、分享骑行路线与沿途美景,自行车已从简单的代步工具,摇身一变成为一种打开社交圈的新方式。二手交易平台“闲鱼”月活跃人数超过1亿,物尽其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理念。在北京、成都、南京,起大早、排长队去动物园看熊猫已经变成一件寻常事,不少游客不仅能叫出每只熊猫的名字,甚至对它们的样貌、习性、族谱如数家珍。
无论是骑行、闲置物品交换,还是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和保护,这些不知不觉间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都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观念和行为都能做到自然友好时,建设美丽中国也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生活的新风正在吹拂中华大地。《2022低碳生活绿皮书》显示,高达95%的受访者认为应积极拥抱低碳生活。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量、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二手消费市场从2015年约3000亿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破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近3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潮流。
但同时,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比如,盲目的放生行为,给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威胁;垃圾分类在一些城市的效果仍不理想,个别市民分类投放习惯尚未养成;外出游玩时,追逐伤害野生动物、踩踏丹霞地貌、破坏钟乳石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推动全民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依旧任重道远。
优美生态环境为全社会共同享有,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共同保护。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现。但任何事都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可以由易到难、化繁为简,把行动变得更具体。
今年六五环境日当天,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新修订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以下简称新“公民十条”),与过去相比更加科学、实用、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避免噪声扰邻、不随意倾倒污水、纸张双面利用,在日常饮食上拒绝奢侈浪费、践行光盘行动,在日常出行中优先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这些倡议,为我们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供了指引。
除了做好身边小事,还可以通过组织或参加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带动更广泛人群。从2018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开始,每年的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都会揭晓年度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他们之中,有退休职工带领祖孙三代建立低碳家庭绿色档案;有普通村民40年如一日义务护鸟和救治候鸟;还有自发组建的守护汉江护河队,目前已由最初的“十朵金花”小团队,逐渐发展成2000多人参与的大队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数据显示,目前累计发布的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28万个,注册环保志愿者近320万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汇涓滴以成海,聚微光以成炬。新“公民十条”为每个人树立了一个绿色行动的标杆,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以此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