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焦点关注

营收才五成上涨,应收账款七成增长,环保产业何时能好转?

日期:2023-06-16 09:52:24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导读:2022年,228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平均营收为30.08亿元,有114家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占比为50%,平均增长幅度为24.52%,约有14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营收增长幅度超过50%。
  一年一度业绩盘点时间到。今年,据中国水网不完全统计,共有228家环保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业绩报告,中国水网对其营业收入、净利润与应收账款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
 
  2023年虽迟了些,但内容相当丰富,反映了更多产业的细节。
 
  01 仅五成营收上涨,超六成净利下降
 
  从营收情况来看,228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平均营收为30.08亿元,有114家营业收入较上年有所增长,占比为50%,平均增长幅度为24.52%,约有14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营收增长幅度超过50%。
 
  其中,光大环境、格林美、北控水务集团、首创环保、泰达股份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齐合环保、浙富控股、粤海投资、东湖高新、瀚蓝环境、盈峰环境、龙净环保7家企业营收过100亿元大关,另有29家企业营收过50亿。
 
  总体来看,头部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过“200亿”、“100亿”与“50亿”大关的比上年中国水网所统计的数量要多一些(详情点击:123家!环保上市公司2021年业绩盘点新鲜出炉)。
 
  12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具体营收情况如下:光大环境(333.40亿元)、格林美(293.90亿元)、北控水务集团(223.20亿元)、首创环保(221.6亿元)、泰达股份(202.5亿元)、齐合环保(174.9亿元)、浙富控股(167.80亿元)、粤海投资(150.18亿元)、东湖高新(139.90亿元)、瀚蓝环境(128.80亿元)、盈峰环境(122.6亿元)、龙净环保(118.80亿元)。
 从净利润情况来看,227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为1.51亿元,有79家企业净利润较上年有所增长,占比为34.8%,平均增长幅度为115.2%,约有23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50%。
 
  注:粤海投资主业非环保,仅能拆分出水务板块营收,净利润方面因缺乏拆分依据,故而单独收录其营收部分业绩,因此,净利润榜共有227家企业,相关数据由港元换算人民币而来,或会略有差异。
 
  光大环境、首创环保集团、重庆水务成为净利润榜单前三甲。227家企业中共有16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16家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5亿元。
 
  净利润榜单前十名如下:光大环境(41.1亿元)、首创环保(31.54亿元)、重庆水务(19.09亿元)、伟明环保(16.53亿元)、首创环境(16.29亿元)、兴蓉环境(16.18亿元)、*ST博天(15.97亿元)、浙富控股(14.67亿元)、伟星新材(12.97亿元)、格林美(12.96亿元)

  02 超七成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长
 
  今年,中国水网不止统计了228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2022年的营收与净利润数据,也收录了210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数据。
 
  21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应收账款为13.09亿元,并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其中,有11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超过50亿元,应收账款最多的三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均超过100亿元,总额约为452.5亿元,且三家公司的应收账款都较去年有所增长,增长率最高的一家同比增长超过66%,但3家上市公司营收方面则均较去年有所下跌。
 
  通常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应大于或等于应收账款的增长率。
 
  210家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中,有147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较上年有所增长,占比约为70%。在这147家应收账款增长的上市公司中,有90家上市公司的营收出现了同比上涨,占比超61%,但营收增幅超过应收账款增幅的上市公司只有21家,占比仅为14.3%。
 
  由此可见,环保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现状确实相当不健康。
 
  从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2年发布的《广东省环保企业业务项目拖欠款情况调研报告》来看,抽样调查的环保企业中,只有两成多点的企业反映没有被拖欠款;超过七成的企业反映存在或出现过被拖欠款的情况,这其中,仅有1.92%的企业追讨完成,其余69.23%的企业目前仍在追讨欠款中,反映出环保企业被拖欠款情况比较严重。
 
  环保行业自身具有周期长、重资产、回款慢等特性。环保项目需要在特定的场地展开,背后涉及大量的人力、物资的协调与调派。中间任何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项目进度,客观上所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一直在加。而在PPP、BOT模式下,一个环保项目资金回笼周期动辄长达二三十年。不少企业因为启动项目太多,摊子铺太大,资金无法回笼而造成企业现金流周转困难。
 
  从环境企业的服务对象来看,客户群体主要是政府以及国资央企等,但不少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有限,财政实力、支付能力以及偏好往往会对环保企业回款造成影响。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根据地方数据统计了截至2022年末27个省份债务率,其中有23个省份的债务率高于100%警戒线,其中,天津,吉林、云南、辽宁、贵州、福建、重庆、青海债务率超过150%,显示地方债务形势与财力不匹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与减污降碳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各地释放了不少环保项目,越来越多环境项目涉及流域治理、村镇治理等,撬动此类项目的资金不低,环保公司在连连拿单的同时,一旦出现政府不能及时支付项目款项的状况,环保公司垫资、融资摊子就会铺得越来越大,就更给环保企业资金流添了一层风险。
 
  而且说句扎心的,能垫资、融资的都是大企业,小企业连垫资都没能力垫,近期一些环保企业就走向了和地方政府对簿公堂的结局(详情点击:涉案金额6927万!这家环保公司将9个G端客户告上法庭!)。
 
  最让人始料未及的还是新冠这只“黑天鹅”的降临,环保行业还没从2018年PPP项目监管收紧带来的寒冬中走出来,2019年底新冠就来了。一方面,环保工程需要现场施工,可过去三年各地疫情的反复,导致很多项目迟迟无法开工,无法进场,无法收尾,无法验收回款等;另一方面,三年疫情让地方政府财政越发吃紧,支付能力受到影响,环保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越发严峻。
 
  相当一部分环保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平等地陷入了高杠杆的泥潭。干环保,干到最后得了一堆欠条,让不少从业者觉得无奈。
 
  对于这种局面,一方面,行业内部通过各种方式团结起来,向上传递诉求与问题,积极寻找当前困境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2017年以后中央不断强化隐性债务监管,各地也相继出台举措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曾公开表示,当前隐性债务增长势头得到遏制,隐性债务减少1/3以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缓释可控。
 
  自2019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政府投资条例》,专门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是我国政府投资领域第一部行政法规。该条例明确规定:“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并且,未落实资金或者未明确资金来源的项目,不得列入政府投资年度计划。
 
  2020年年初,也有不少民营上市公司在地方债清欠的工作中得到帮助。工信部称,帮助了近500家民营上市企业解决欠款80多亿元。
 
  据第一财经报道,财政部明确,今年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尤其是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今年初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采访时谈到隐性债务问题市再次强调,下一步要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03 具体业务领域:固废板块继续保持优势
 
  在统计时,中国水网从水处理、固废处置、大气治理以及其它共四个领域,拆解分析环保上市公司2022年的业绩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在水处理领域的环保上市公司有89家,在固废处置领域有73家,从事大气治理的有29家,其它领域为37家。
 
  统计数据显示,在2022年,固废处置行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超过水务行业,当然,随着业绩增长带来的影响,固废处置行业的平均应收账款则为四个领域中最高的,约为14.57亿元。
 
  水务领域,水务行业在我国起步早,经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大规模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传统环保市场增速放缓。一方面,水务行业开始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求索,在精细化、科学化上不断发力。2022年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细化了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提升了排放标准技术内容的精准性、科学性。2022年4月中旬印发的《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提出,不应盲目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新扩建污水处理厂。这是国家政策文件对污水处理行业中饱受争议的过度提标问题,首次正式作出回应,推动了污水厂提标改造逐渐科学化。
 
  另一方面,在传统市政环保市场相对饱和之后,一些企业逐步转向工业环保领域,2022年这样的趋势更加明显。比如首创环保在2020年拿下河钢产业升级及宣钢产能转移项目水系统BOT项目,成功切入工业水处理领域之后,2022年又拿下了江苏晋控装备新恒盛化工有限公司升级改造水系统BOT项目、大连鞍钢蒂森克虏伯汽车钢有限公司 (TAGAL)“全厂水系统委托运营项目”,12月20日还专门在新沂成立了首创工业水处理有限公司,工业版图再次拓宽。此外,清研环境拟购瑞赛环保51%股权,进入工业废水资源化再生领域。
 
  根据中国水网的统计,89家水务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为2277.43亿元,其中41家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净利润约为157.85亿元,有63家上市公司处于盈利状态,30家企业净利润较上年有所增长。
 
  水务领域营收前10的企业中,有三家企业营收超过100亿,分别是北控水务集团(223.2亿元)、首创环保(221.6亿元)、粤海投资的水务板块(150.1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北控水务集团稳步发展,2022年度蝉联了水务领域上市公司营收榜第一的好成绩。
 
  在固废处置行业,73家固废处置相关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为3251.9亿元,其中38家上市公司的营收较上年增长;净利润总额约为212.91亿元,其中59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25家企业净利润较上年有所增长。
 
  固废领域,有7家企业营收超过100亿,分别是光大环境(333.40)、格林美(293.90)、泰达股份(202.5)、齐合环保(174.9)、浙富控股(167.80)、瀚蓝环境(128.80)、盈峰环境(122.6)。固废领域中,光大环境凭借着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在2022年业绩表现仍然强势:继续蝉联固废领域营收榜冠军与环保上市公司营收总榜冠军的好成绩。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县域污水处理和县域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均提出发展要求。2022年发改委仅在8个月之内,就6次调研和讨论了县域级垃圾焚烧的工作。在数据端,2021年,在全国685个城市中,仍有321个城市垃圾焚烧能力为零,而这些地区垃圾清运总量却达4000万吨,但其中大部分城市的日清运垃圾量都不超过300吨。由此可见,行业对于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需求,十分明显。
 
  行业内也对此展开积极布局。2023年,行业巨头光大环境不仅中标了多个小型垃圾焚烧项目,还推出了适合农村及县域的小吨位垃圾焚烧炉成套装备,引发了行业关注,据了解,新设备可处理75t/d-200t/d不同型号、适应不同热值的垃圾。
 
  在垃圾焚烧市场告别高速发展之后,环卫赛道这两年进入加速模式。2022年,出现了多个大块头环卫项目,环卫市场加速释放。比如超40亿的霸州城乡环卫-体化特许经营项目,超32亿的江苏无锡八大街道环卫一体化项目,近20亿的河北省定州市城区环境卫生市场化服务项目等。
 
  在环卫赛道,盈峰环境作为代表选手,成为了2022年涉环保业务上市公司营收榜前十中唯一一家主营环卫的上市公司。
 
  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中,根据中国水网统计数据显示,有29家大气治理相关上市公司公布了2021年的业绩情况,其营收业绩总额为579.54亿元,其中12家企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净利润总额为25.76亿元,其中21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8家企业净利润较上年有所增长。
 
  大气领域营收榜前五为:龙净环保(118.80亿元)、清新环境(80.32亿元)、大唐环境(53.23亿元)、菲达环保(42.84亿元)、远达环保(41.37亿元)、天壕环境(38.4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龙净环保是大气领域唯一一家营收超过100亿元的环保上市公司。
 
  除以上三大领域外,以环境修复、环保设备制造与环境监测等细分领域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在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
 
  二十大报告中对土壤污染治理行业进行关注,行业需求有望持续释放。E20研究院认为,对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的加强和重视是土壤修复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由“先污染,后治理”向污染管控协同高效治理的战略转变;2022年1月21日,《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印发,近年来,环保装备制造业迎来快速发展,已逐步摆脱了小而散的行业特点,各细分领域集中度不断提高;今年5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透露,现有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已达3500家左右,人员约20万人。随着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环境监测、检测领域也不断爆发新商机。但从去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对这一领域的规范和监督,行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大浪淘沙,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实力强的企业脱颖而出。
 
  在这一综合领域,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有37家环境综合领域上市公司公布了2022年业绩,其营业收入总额为750.05亿元,其中23家企业营收较上年有所增长;净利润方面,有25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16家企业净利润较上年有所增长。
 
  在环境综合领域,业绩营收榜前五名分别是:东湖高新(139.90亿元)、海新能科(86.48亿元)、公元股份(79.79亿元)、景津装备(56.82亿元)、华测检测(51.31亿元)。
 
  04 央企比民企赚得多,应收账款风险也更低
 
  近年来,央企国企通过成立涉环保业务公司、收并购等方式大举迈入环境产业,据中国水网不完全统计,2022年环境产业共计95起收并购事件,交易规模超680亿元,其中国企通过收并购、业务剥离、引入战略投资方等形式对环保相关业务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占比高达65%,环保相关国企交易规模合计超606亿,占比2022年交易总规模的88.99%(详情点击:680亿!65%是国企操盘!环保收并购市场一年复盘)。
 
  国企发展环保产业的优势主要有政治优势和融资优势,基本主导了大型环保PPP项目,一些地方环保产业平台企业还具有区域市场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环保央企、国企成为了客户群体的首选。
 
  据中国水网统计,本次共收录了14家央企、49家地方国企、1家集体企业、9家公众企业、7家外资企业、146家民营企业的相关数据与2家其它企业的平均营收、平均净利润与平均应收账款数据。
 
  从平均营收来看,前三名为中央国有企业(58.74亿元)、地方国有企业(56.73亿元)与集体企业(31.23亿元),而146家民营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仅为19.51亿元,约为央企和地方国企的三分之一。
 
  从平均净利润角度来看,前三名为中央国有企业(4.67亿元)、地方国有企业(2.83亿元)与外资企业(2.83亿元),而146家民营企业的平均净利润排名第四,约为0.94亿元。
 
  从平均应收账款情况来看,排名前三集体企业(47.74亿元)、中央国有企业(34.83亿元)、地方国有企业(25.34亿元),146家民营企业的平均应收账款约为7.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企与央企的应收账款金额看上去是民企的很多倍,但在146家民营环保企业中,应收账款金额超过营收金额的有21家,占比约为14.38%。但这一数据在中央国有企业中有2家,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有4家,占比分别为14.29%和8.16%。
 
  所以扎心的事实就摆在了面前,国企和央企不仅赚得多,普遍面临的应收账款风险也更低啊。
 
  05 主板、创业板企业表现稳健
 
  从上市板块来看,据中国水网统计,本次共收录了116家主板上市环保公司、26家科创板上市环保公司、81家创业板上市环保公司、5家北交所上市环保公司的平均营收、平均净利润与平均应收账款数据。
 
  据统计,营收方面,主板上市环保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为46.58亿元,创业板上市环保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为14.87亿元,科创板上市环保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为9.14亿元,北交所上市环保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为2.79亿元。
 
  平均净利润方面,主板上市环保公司平均净利润为2.76亿元,科创板上市环保公司平均净利润为0.7亿元,北交所为0.13亿元,创业板则为0.08亿元。
 
  平均应收账款方面,主板上市环保公司平均应收账款为20.73亿元,创业板上市环保公司平均应收账款为7.55亿元,科创板为3.24亿元,北交所则为1.56亿元。
 
  从上述情况来看,营收和应收账款表现基本符合市场对这几大上市板块的预期:
 
  主板市场对于发行人的首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以及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从中国水网所统计的业绩表现来看,主板上市的环保公司们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排名第一,应收账款则如前文所述,与营收保持着一致性,也是在几大上市板块中排名最高的。
 
  有三家主板上市环保公司营收超过100亿,分别为光大环境(333.40亿元)、首创环保(221.6亿元)、重庆水务(77.79亿元)。
 
  此外,创业板的表现也值得关注。近年来,创业板着力支持企业创新、优化产业升级,头部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新兴企业逐渐成长壮大,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不少企业营收表现不错。
 
  据中国水网统计,有5家涉环保业务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营收超过50亿元,分别是碧水源(86.90亿元)、海新能科(86.48亿元)、玉禾田(53.94亿元)、中金环境(52.64亿元)、华测检测(51.31亿元)。
 
  科创板营收超过10亿的上市公司有6家:卓越新能(43.45亿元)、芳源股份(29.35亿元)、英科再生(20.56亿元)、富淼科技(16.97亿元)、通源环境(12.77亿元)、三达膜(12.59亿元)。
 
  北交所上市公司只有新安洁(6.01亿元)营收超过5亿。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