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焦点关注

做好水文章 展示湖州“五水共治”新形象

日期:2023-05-12 09:07:56

来源:环境影响评价网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八八战略”引领下,基于浙江发展实际和绿色发展需要,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两山”理念在浙江省的生动实践。湖州市经过多年攻坚克难和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和显著成效,绘就了“清水入太湖、活水兴百业、秀水绕千村、净水润万家”的动人画卷。连续8年获得浙江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德清下渚湖水生态修复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持续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

一是统筹规划,全力优化水资源。深化河(湖)长制,编制东西苕溪、太湖溇港和大中型水库水源涵养区等生态保护规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在19亿立方米以内。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生活节水降损。实施“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着力推进实行节水奖励、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发布《生产用水企业节水指数评价规则》地方标准,创建300余个节水载体,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现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创建全覆盖。

二是循序渐进,全力改善水环境。近年来,湖州搬迁关闭了太湖沿岸5公里范围内所有工业企业,清除太湖水面和周边水域养殖围网1000余亩。综合运用人工下水摸排、水下无人船拍摄等手段,圆满完成太湖南岸65.5公里湖岸线、纵深岸两公里范围内1184个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整”工作,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强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温室龟鳖养殖实现“全域清零”,出台《湖州市水产养殖尾水排放规范》地方标准,推行“三池两坝”模式治理渔业尾水养殖60万亩。全域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发布“污水零直排区”“1+3”地方标准,实现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安吉天子湖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入选全国水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三是优建善管,全力修复水生态。坚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标,打通“断头河”“堵头浜”,全域推动水生态修复示范,全面开展水生态健康体检,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推进“水韵湖城”水生态修复工程,以“一区一城一河”为重点,打造“十漾连珠”“百漾千湖”等6个特色样板,累计投资近20亿元。发布《湖州市河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管理导则》,高标准打造100条生态示范河道,累计建成生态缓冲带62公里,构筑南太湖“生态长城”,湖岸线种植芦苇面积达39.32万平方米,德清蠡山漾创建成为全国示范河湖。

开展“五水共治”工作以来,湖州以治水为突破口,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2022年,入太湖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及以上,涉水污染举报数量同比下降29%。打造了安吉黄浦江源、长兴太湖风光等19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吴兴西山漾通过治理成为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太湖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响了“湖光山色·度假之州”旅游目的地品牌。以治水为突破口,湖州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绿色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503家;实施“幸福河湖”工程,实现81条河道由“景美河”向“惠民河”迭代升级,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由61.13%跃升至2021年的87.24%。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