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焦点关注

盘点丨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日期:2023-03-30 12:54:38

来源:生态环境部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3月28日

生态环境部举行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主题是: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

出席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

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

主持发布会



近十年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


刘炳江:大气污染防治近十年取得积极成效,取得这些成效的关键在于:卓有成效的顶层设计,能源领域结构的优化调整,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积极稳妥实施重点行业超低排放等治理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解决跨区域长距离的传输问题,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大气治理等。2022年,全国空气质量状况三项约束性指标均满足进度要求,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三降两平一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善成效还不稳固,特别是今年我国面临着气象条件相对不利和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加的双重压力,空气质量形势改善较为严峻。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片段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今年开年以来,尤其是进入到二三月份,多地出现重污染天气,能否分析一下具体原因?大气治理的最大难点体现在哪些地方?如何巩固我们近些年来“蓝天保卫战”的成果?谢谢。


刘炳江: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形势不容乐观,原因主要在于排放和气象两方面。排放方面,经济的全面恢复与产能置换新建的重大项目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加,地方盲目上“两高”项目和企业违法违规排污现象仍然存在;气象方面,气温升高叠加其他不利气象条件以及沙尘天气使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连续空气污染过程。下一步,我们要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发挥生态环保对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守住企业达标排放底线。





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2月下旬,生态环境部两位领导,不打招呼前往河南、陕西查污染,一些企业屡查屡犯,超标排放、弄虚作假,请问为何当前还有这么多企业,包括部分的国有企业仍然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怎么让企业真正扛起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


刘炳江:黄润秋部长和赵英民副部长以“四不两直”方式去河南和陕西对企业开展检查,检查企业13家,发现存在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排偷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造假等突出环境违法问题。对此我们督促相关省市开展调查,坚决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时段,以点带面,帮惩结合,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帮助企业完善治污设施,督促企业扛起大气治理的主体责任。




封面新闻记者:今年春节以来,北方地区出现多轮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多大?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提出的1%内的重污染天数比例目标是否包括由于沙尘天气造成的重污染天?


刘炳江:今年以来,我国共出现6次沙尘天气,4次集中在3月份,其中,3月19—23日发生的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波及全国20个省、区、市,北方各地PM2.5、PM10的浓度达到了严重污染。截至3月26日,沙尘导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损失5.4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增加1.2个百分点。今年沙尘天气偏多主要原因是下垫面利于沙尘活动、气象条件利于沙尘传输。针对空气质量评价,沙尘天气是包含在重污染天比例1%目标内的。



南华早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我国计划在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你刚才提到北京和周边地区近期发生了污染天气,而且还有重污染天气的情况,我们想问生态环境部对于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的达成是不是有信心,以及未来两年将采取什么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达成?


刘炳江:同2013年相比,我国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但现在空气质量改善的成果还不够稳固,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尚未出现,整体仍未摆脱气象条件影响,当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时,重污染天气仍然多发频发。去年10月我们会同发改、工信、交通等多部门出台了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行动方案,将严控污染物的排放增量,因地制宜强化攻坚,做好重污染的应对,加强执法监管。2025年全国基本消除重污染天的目标是控制在1%以内,我们将以严控增量、多减存量和精准科学应对重污染过程的确定性,应对这些不确定性,努力实现目标。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新的一年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我们知道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协同性,请问生态环境部将如何协同好减污降碳的工作?谢谢。


刘炳江:生态环境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双碳”目标要求,开展大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配合相关部门出台领域及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二是严控增量,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落实“三线一单”、产能置换、污染物区域削减替代等要求。三是加强治理,在能源领域,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煤炭集中清洁高效利用并举;在产业领域,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在交通领域,加快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油改电、油改氢能等。


 

海报新闻记者: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增速和利润,可能会盲目上马“两高”项目,甚至会违法排污,这些都必将带来污染物排放增加,特别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在经济发展需求压力下的环保力度我们该如何保持?


刘炳江:今年一季度气象条件不利,但现在还在可控范围内。今年经济发展确实带来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空气质量反弹压力很大。在控制新增排放的同时,我们存量削减力度也非常大。清洁取暖方面,试点已覆盖全国88个城市,在清洁取暖推进过程中突破了技术的瓶颈。在解决环境治理问题的同时,也带动大气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如果在我们预测的经济增长和减排量前提下,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现在最难把握的是气象条件,但我们有信心以更大的减排量来冲抵经济增量和气候异常带来的不确定性。


南方日报记者:《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2年)》显示,移动源污染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由于排放设施的可移动性,移动源污染监测成本高、监测困难,请问将如何突破这个监管的难点,将从哪些方面加强治理?


刘炳江:我国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移动污染源总量巨大,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减少移动源排放,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针对移动源开展“五大行动”:推进公转铁行动、柴油货车清洁化行动、非道路机械综合治理行动、重点用车企业强化监管行动、柴油货车联合执法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钢铁行业推进超低排放已经有四五年了,请介绍一下生态环境部在此期间做了什么工作,下一步有何举措?


刘炳江:钢铁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现在进展较为顺利。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2.07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4.8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上述产能占全国总产能三分之二。在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推进了治理技术全面革新,累计拉动社会有效投资约2000亿元,带动了环保及相关产业快速增长。为新能源车提供了应用场景,带动了我国新能源重卡快速发展。2022年同2018年超低排放实施前相比,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下降了一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国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PM2.5浓度平均下降24%,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上升7个百分点,促进了重点区域和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新黄河记者:噪声污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请问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近一年,有哪些效果?我们有关注到“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出台,下一步有哪些重点举措?谢谢。


刘炳江:近期,我部会同中央文明办等16个部门和单位印发《“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升级噪声监测网络,推动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的建设;二是加大噪声监管执法力度,强化工业噪声监管的同时,加强生活噪声监管。三是细化社会共治举措,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者、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噪声污染防治。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