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焦点关注

共探“双碳”目标下大理零碳产业的绿色投资机遇

日期:2023-03-03 10:06:14

来源:中国能源网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2月22日,由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简称“能投委”)主办的2023零碳中国(大理)绿色投资大会在大理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是零碳中国城市系列峰会(大会)的2023年首站活动,邀请了包括零碳关键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高层领导以及国内外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等机构专业代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探讨了“双碳”目标背景下大理零碳产业的绿色投资机遇。本次大会由新华云平台提供同步直播。

 

大会开幕式由国家能源局前正司级巡视员、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会长孙耀唯先生主持,他表示,零碳中国城市系列峰会(大会)是《零碳中国倡议》推进落实单位——中国投资协会能投委与地方政府共同策划召开的城市零碳专题会议,旨在凝聚政、产、学、研、金各界的智慧与力量,一同深入探讨以城市资源禀赋为基础的“双碳”发展解决方案,切实助力城市实现“绿色+数字”的转型升级。本次大会来到大理,以“零碳中国助力大理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为主题,分享与交流绿色投资、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各领域发展,启动大理践行“双碳”发展的绿色转型。

相聚美丽大理,共话零碳中国 高层领导发表精彩致辞

国家能源局前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先生发表了致辞,他表示,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在2022年实现新突破,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其中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20GW,创造历史新高。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27000多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相当于欧盟2021年全年用电量。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及发电量持续稳定增长是必然之势,但其发电波动性问题不可忽视,去年极端天气下,水电大省四川电力告急犹在眼前。电力供应是民生的基本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们必须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何使城市发展与区域新能源资源开发节奏同频共振,已经成为各城市当前要面对的紧迫任务。

原国有大中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会长刘顺达先生发表了致辞,他表示,为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意义上适应新的外部环境要求,进行转型升级,彻底摆脱经济指标与碳排放指标的正相关依赖,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数字化技术则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而电力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对电力设备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蕴藏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遇。作为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会长,愿同能投委、大理州和各行业企业一起,以数字化为指引,在技术、标准、市场等领域通力合作,为践行“双碳”目标、迈向零碳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先生发表了致辞,他表示,三年以来,“零碳中国”从倡议到行动,从行动到体系建设,始终以绿色投资为手段,以技术创新为引领,通过顶层设计和具体项目服务,助力地方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绿色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国投资协会与零碳中国各合作伙伴将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在大理开展更多零碳行动,全力支持大理实现能源、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大家能深入探讨践行“双碳”目标的路径与方法,加强技术交流和投资合作,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大理挖掘零碳发展新动能提供智慧,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作出贡献,为迈向零碳中国积蓄内生力量。

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陈真永发表了致辞,他表示,大理有率先开放的政策体系,有绿色能源的发展锐气,有加快集聚的产业经济,有留住人才的旺盛人气,有携手同行的邻里大气。在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理州积极挖掘优势、统筹资源、科学配置,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新能源示范基地,大理正加快绿电认证,未来有电的大理、绿电的大理就是新能源制造企业落户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展望全球的最佳选择。大理州政府热诚邀请大家在大理寻找课题、寻找商机,与大理携手同行,同大理共绘蓝图,大显身手。

聚焦零碳发展,两院院士发表主题演讲

李灿:绿色氢能与业态阳光甲醇

中国科学院院士、太阳能研究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研究员李灿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绿色氢能与业态阳光甲醇》。他认为,氢能发展的瓶颈在于五点,一是可再生电力离网、分布式、智能化分解水制氢;二是低成本、规模化分解水制氢;三是安全、低成本和规模化储氢、运氢;四是耦合工业减碳过程、实现绿色零碳过程再造;五是氢能相关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而液态阳光甲醇作为氢能的载体,在解决间歇性能源(风电、光伏)的规模化储能和调峰问题,规模化消纳可再生能源,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同时,还能解决氢能制备、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和成本问题。同时,甲醇还能资源化转化二氧化碳,降低工业刚性排放二氧化碳。规模化生产液态阳光甲醇,能兼顾经济发展和缓减我国液态燃料短缺的局面。

赵天寿:规模化储能是建设净零碳城市的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规模化储能是建设净零碳城市的关键技术》。他指出,“风光电+储能”是实现净零碳城市的基础,但当前的主要储能技术各有优势与局限,尚需进一步发展,以满足净零碳城市需求。液流电池区别于传统电池,其电能储在电解液中,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且能量和功率是分开的,规模可以更自由地扩展,寿命是锂离子电池的三倍以上。液流电池储能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成本相对较高。其个人过去十几年都在研究液流电池,特别是全钒液流电池,目前正在致力于通过改进关键部件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推动液流电池产业化。

侯立安:云南实现“双碳”目标的创新探索与发展策略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侯立安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云南实现“双碳”目标的创新探索与发展策略》。他指出,云南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为全国贡献了约14%的绿色能源。截至2021年年底,云南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5%,绿色电力发电量占比近90%,清洁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9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5%,这些指标均居国内外领先水平,为实现“3060”目标作出了显著贡献。未来云南省“双碳”工作重点应该包括:强化云南特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的绿色化水平,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体来说,可以加大污水垃圾处理技术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大力推广绿色建材、绿色建筑。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推动云南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众嘉宾高度关注大理零碳产业发展 共赴见证先进装备制造集中投产

本次大会聚集了社会各界关注零碳产业发展的精英代表,来到大理,众嘉宾高度重视大理零碳产业发展情况。本次大会正式开幕前,在大理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苏的陪同下,与会嘉宾们同赴大理上登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见证了当地光伏产业项目集中投产仪式。

专家学者实地走访了大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投产车间,垂问了当前产线生产及市场有关情况。

大会上半程,有3位院士、4位嘉宾针对“双碳”体系下的零碳发展进行了精彩演讲。下半程,大会邀请 8位专家从更具体的业务范畴理解“双碳”发展,主持人为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先生。

张虹:厚植云南绿色能源优势,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张虹女士发表了主题演讲《厚植云南绿色能源优势,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她指出,可以从四个方面对云南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工作进行总结:一是使命担当,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二是发挥优势,打造国家级示范区;三是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建设路径;四是绿色发展,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央有要求,云南也有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改革优势;省里有部署,云南电网公司也在行动:提出了“1+2+4”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案,即一个省级示范、两个地市级示范、4个县区级示范,以云南省为主体,加快形成多能互补,网源负储互动,用能需求智能控制的新局面。

张会学:新形势下光伏行业发展态势及思考

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会学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新形势下光伏行业发展态势及思考》。他认为,从市场方面,全球和我国光伏市场保持增长的态势。国内政策方面,国家的政策利好不断加码,光伏成为了热门赛道,各路资本和跨界者不断涌入,一体化趋势明显,行业发展确定性增加,技术变革进入瓶颈期。在此条件下,光伏行业面临用地资源有待拓展、产业利润分配有待合理、消纳空间有待提升、发展模式有待完善的问题。此外,电力市场交易比例提升增加了光伏电站收益不确定性。总的来看,光伏发电前景广阔;由于产能扩张出现阶段性过剩,价格将进一步下降;“光伏+”深度融合,光伏市场将迎来更广阔发展。

叶凡:创新风电引领中国零碳新时代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首席营销官叶凡发表了题为《创新风电引领中国零碳新时代》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放眼全球,海上风电是碳中和的一个核心路径,到2050年,对于电力终端使用,新能源占比要超过30%,而风电将会成为电源里的第一电源品种,这警示中国应在风电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明阳智能作为中国风电制造企业,一直致力于研究通过更大的风机、更长的叶片去鼓动和发展,在技术上创新和颠覆。这与零碳中国的号召不谋而合。从陆上风电到海上风电,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方案。

王文静: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

华晟新能源有限公司CTO王文静发表了题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是悬在整个人类头顶的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基于这样的现实,人类谋求发展光伏或风电等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能源。从中国光伏发展历程来看,有人评价光伏是所有工业产品中增长最快的一个门类产品:20年间增长了29137倍;在累计装机方面2000年是19兆瓦,2022年达到392兆瓦,持续了22年的高增长工业。这是中国光伏产业的骄傲。而在未来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光伏装机仍将在大规模沙漠地区迎来较大增长,如果把沙漠部分利用起来,光伏电站的安装可以是无穷无尽的。

张大伟:地热能在零碳中国中的作用——以大理地热能为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地热能科学技术(大理)研究院院长张大伟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地热能在零碳中国中的作用——以大理地热能为例》。他指出,地热有三大特点:一是资源潜力大,且真正做到无污染零排放,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清洁的能源;二是稳定性好,这是风能光伏等不可比拟的;三是成本低、运行时间长。未来10年是地热能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在我国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大理地热资源得天独厚,更具备建设国家级地热能示范区的基础。当前中国地热能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不落实,地热在哪、有多少,没有切实的记录,所以首先要把资源工作搞清楚,以及要有一套完整的地质理论和系列的技术方法体系支撑。

张卿:氨-氢储能与发电技术探索与实践

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卿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氨-氢储能与发电技术探索与实践》。他分析指出,从产业背景来说,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都存在弃光、弃风的情况,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新的路径就是以可再生资源出发,通过电解制氢,把氨作为氢的载体储存起来,通过远距离的运输和打破地域方面的局限,实现不同发展地段的氢能利用。基于此,福大紫金不断创新技术,帮助达成零碳目标,一是通过低温低效实现能源端的储能;二是通过低温高效氨分解技术来实现氢能的发电,真正助力国家零碳新能源以及碳中和,实现绿色低碳高效新能源。

韩丹:重力储能技术及应用

中国天楹研究院院长韩丹女士发表了题为《重力储能技术及应用》的主题演讲。她将重力储能与其它主要储能方式进行对比,认为在效率、安全性、建设成本、适应性、环境友好、寿命、规模、稳定性方面,重力储能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在“三侧”(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风光储氢氨零碳产业园、与工业废弃物及建筑垃圾的场景应用中,也能发挥相当的作用。天楹多年来通过竞争力强劲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健全的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不断亮电全行业范围,更于去年6月拿到重力储能在中国的授权发明专利,避免了被“卡脖子”的可能。

王德军:风光储能的关键技术 成熟稳定的电解槽方案

北京中电丰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军先生发表了主题演讲《风光储能的关键技术 成熟稳定的电解槽方案》。他认为,氢储能现在很受关注,有很多的投资,所有能源企业在新疆、西北都做了很多布局,同时也遭遇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绿氢的经济性较低,尤其是氢气消纳成为主要的困难。而要实现氢能源的经济性,就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要有大规模的消纳,要有补贴;二是要将制氢项目规模化;三是技术要不断迭代,降低产品成本。中国大型的项目几乎全部与碱性有关,而国际上普遍喜欢碳,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原因导致技术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作用,技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中电丰业公司在该行业已做出很多业绩,未来还将继续致力于氢储能的发展。

杨定华:新能源大基地和零碳产业链

三峡集团陆上新能源总部副总经理杨定华先生发表了主题为《新能源大基地和零碳产业链》的演讲。他指出,多年来新能源大基地的建设与方案,对综合指导今后的投资、产业发展或企业进入赛道,都有很多的借鉴意义。例如在沙漠地区,通过这些沙漠做光伏,利用板下恢复生态,同时辅助一些火电和特高压的技术,快速形成产能,并向经济发达地区输送绿电。在各类工程和商业场景尝试中,制氢、农光互补、牧光互补、风机制造、乡村振兴较受关注。像大理这样的地方一定要找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如内蒙就找到了51万吨氢的优势点。

在对话环节,8位嘉宾围绕四个主题进行了探讨:第一,“双碳”背景下大理州的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第二,绿色能源企业如何参与地方能源转型;第三,“双碳”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与绿色投资新机遇;第四,零碳的未来与碳市场的影响力。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长陈真永表示,大理具备建设零碳城市所有的基础,例如文旅产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绿色产业,大理旅游具备了非常广阔的前景,特别在疫情冲击之后全面爆发,为绿色产业冉冉升起创造了良好条件。除产业外,还有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绿色国土,那么大理便可以打造一个零碳甚至负碳的城市,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就能在大理实现。为此,大理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利用区位优势立足大理面向南亚东南亚,利用能源、矿产等资源条件来支撑发展。他呼吁各方人士投资大理,在大理创造新的辉煌。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