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焦点关注

国资主导+专精特新,环保产业“价格战”时代结束?

日期:2022-11-21 09:04:33

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导读:更多国企央企进入环保行业,会对民企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会让优秀企业活得更好,也会淘汰一批小作坊企业。
  国资正在成为左右环保产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从刚刚闭幕的第23届中国环博会(深圳特别版)上,也能看出环保产业格局的变化。以前,很多大型展台都是民营环保企业的。但最近几年,这些民营环保企业逐渐在环博会上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国企和央企。
 
  国资涌入,使得民营环保企业的客户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国资大量取得一手环保项目并将其分包给民企,所以民营环保企业的客户正在从以前的“政府客户”逐渐变成“国企客户”。特别是一些地方环保平台的成立,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拿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项目。
 
  相比以前的政府客户,这些国企客户对于价格不那么敏感,最低价采购的限制也没有那么严格,但他们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更高,这就对环保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情况下,过去长期困扰环保产业的“价格战”问题未来或许也将得到改善,关注产品质量的“高质量发展”时代或将到来。
 
  1 环保产业“价格战”时代结束?
 
  在云南合续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岑海看来,环保设备商过去一直活得“很痛苦”。痛苦的原因是自己不自律,不敬畏这个行业。大家都在用工程的思维来解决环保问题,就是你有一个需求,我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设备“百花齐放”,缺乏统一的标准。行业五花八门,没有国标、行标,甚至企标,最终造成了业主和使用客户对行业的极度不信任。
 
  “每家企业都会说自己做得很好,但是实际使用的结果,却是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岑海说。最后,客户就会说,我不相信你,我来告诉你要买什么样的设备。比如用4毫米厚的钢板,焊一个15米长的箱子,里面用什么牌子的风机、什么牌子的填料,油漆用什么厚度等等,当业主把这些技术参数标准都规定完之后,实际上设备商就变成了一家制造企业,只负责生产就可以了。而当你变成一家制造企业的时候,你是没有议价空间的,你的毛利率就那么低,你没有定价权,也没有品牌化,你的生存空间就会越走越窄,很多企业只能被迫打起了“价格战”。
 
  在岑海看来,价格战其实是“很低端”的竞争,如果你只是一家加工企业,不能突出产品品质上的区别,那你就只能陷入价格竞争的区间。只有当你能向客户证明“我的产品与众不同”的时候,才能跳出价格战的藩篱。
 
  好在,随着国资的逐渐涌入,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深圳市捷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陈远飞表示,过去政府招投标的项目,存在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定,比如价格要按照最低价之类。可能政府也想买好的,但有很多限制,又没人敢承担风险,最后中标的结果就不是很合理。而国企招标的话,相对来讲就会好一些,灵活度更高一些,可以更加市场化,更加合理。
 
  “国资并不要求设备商一定要把价格做得多低,而是你要向他们证明,你的产品值这么多钱。”岑海说。
 
  事实上,随着国企用户增多,用户的专业性增强,他们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比如长期的售后服务,这对企业的存续性就提出很大要求,你能不能活得那么久?这些要求会让一些优秀的民营环保企业拥有更多的机会。“国企央企会考核你的生产制造、供应链、后续服务能力等,这些都是一些小作坊企业不具备的。”岑海说。
 
  所以,在岑海看来,更多国企央企进入这个行业,会对民企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会让优秀企业活得更好,也会淘汰一批小作坊企业。
 
  当然,上述这些可能更多的是一些关于未来趋势的判断。据《环保圈》了解,目前行业内“价格战”的情况仍然非常激烈,甚至比以前更加“内卷”了。
 
  2 “专精特新”也能减少“内卷”
 
  此外,厦门嘉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林煜表示,目前国家正在力推的“专精特新”政策对于解决价格战问题也有很大帮助。
 
  过去,中国的企业之所以都愿意“做大”,是因为中小企业很难获得政府的关注,所以就很难获得一些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包括银行,也很难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信用的背书和贷款。这就导致中国很多企业首先都要做大,让政府关注到你,让银行愿意贷款。但是做大了就难免做杂,最后迷失了自我,所以很多企业会起起落落。
 
  现在国家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让中小企业能够更聚焦于自己的主业,同时也能得到政府的关心,以及银行信贷的支持。这样他们就不用再为了引起政府关注而做大了,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同时,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国际化程度不高,只能在国内市场展开竞争,这就导致他们比较“内卷”,容易出现价格战。而海外的“专精特新”企业(他们一般叫“隐形冠军”),大多则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内卷”的问题就会好很多。
 
  “如果你做一个螺丝钉,也能走向全球,那样市场就更大了,也就没必要内卷打价格战了。所以‘专精特新’企业未来还是要走全球化的道路,参与国际竞争。”蒋林煜说。
 
  总之,“专精特新”政策是一件好事,希望它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陈远飞也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价格战。如果你在一个领域有深耕,有一定的口碑,那么客户是可以给你议价权的,即使你比别人贵一点客户也会认可你。在他看来,“专精特新”相当于一个品牌导向,最后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让好的企业做得更好,不注重修炼内功的企业则寸步难行。
 
  浙江致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惠林表示,如今环保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过去那种“拎一个包”就去做环保的时代正在慢慢地被替代,很多公司都在“大公司化”。如果你没有很好的技术,没有很好的创新和质量,你就很难持续地做下去。
 
  3 “国资进入环保产业也是一件好事”
 
  在岑海看来,国资之所以大规模涌入环保产业,也是行业属性使然。因为环保产业天然地带有某种程度的公益属性,要求企业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我们在与国企央企接触时,经常会听到他们讲一句话——国企担当。”岑海说,他们在承接环保项目时对收益的要求不一定很高,而是带有某种完成任务的属性。
 
  但与此同时,环保行业如果不通过市场化运作,又很难持续进行下去。所以现在行业就出现了几个“一体化”的趋势,比如城乡一体化、管网一体化、给排水一体化等,就是把整个区域的优质项目和“难啃的骨头”放在一起,打成一个包,交给当地的国企去完成。
 
  因为国企的资源好协调,执行好跟踪,后期服务也跟得上。而民企很多时候则不具备这些优势,他们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垫资能力,以及协调政府不同部门的能力,显然都是不如国企的。
 
  当然,民企也有民企的优势,比如技术更新换代快、服务意识好,响应速度也更快等等。所以未来的趋势就是合作共赢,国企央企占主导地位,民企为他们做好服务和配套,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空间。
 
  陈远飞也表示,之所以现在出现国企央企占主导的地位,也是市场的选择。之前国家大力推行PPP项目,很多民企都“玩进去”了,就是因为那些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周期长、投入高。如果资金链跟不上的话,一两个项目砸进去,其他板块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民企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种情况下,如今大的环保项目这么多,如果单独依靠民企,就会出现很大问题。国企进入,他们本身资金实力肯定比民企强,融资成本更低,施工能力也更强。
 
  所以,国企进来以后,他们把整个项目承包下来,有国资作为背书,地方政府就不用担心后续会烂尾什么。然后国企再把一些子项目分包给专业的环保公司,民营企业也可以参与其中,分得一定的利润,同时又不用承担原来那么大的而风险。
 
  因此,在陈远飞看来,国资进入环保产业也是一件好事。
 
  4 警惕“内部垄断”趋势
 
  李惠林表示,政府客户变成国企客户,对于民营环保企业来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要账更方便了。“因为政府今天换一个领导,明天换一个领导,这个钱不知道到哪要去。但是国企就不一样了,只要是这家公司欠了你钱,不管换谁当领导,它还是欠你钱的,所以市场化反而更好了。”李惠林说。
 
  如果是政府不给钱,你有时候拿他没什么办法。但如果是企业欠钱的话,打官司也要更容易一些。
 
  相比于政府客户,国企客户的操作也更规范一些。政府很多时候都是行政化操作,有些项目甚至没立项就开始做了,最后领导走了,钱也不知道找谁要去,而国企则更规范一些。此外,还有很多公司不善于与政府交往,很难拿到政府的业务。但是国企作为一家公司,招投标会更加透明一些,民企参与的概率也就更高了。
 
  蒋林煜也表示,现在各地都纷纷成立自己的地方环保平台,他们更多的是承担起投资的属性,所以大多数平台公司还是比较好合作的。
 
  比较难合作的是那种“既要又要”的企业,他们依托于内部的客户资源,什么都想做,你就会比较难受。
 
  他表示,这种问题在电力系统非常明显,很多大的电力集团,下面都有自己的环保公司,外部公司就很难参与集团内部的项目,最终造成“内部垄断”。
 
  “任何一个市场都需要专业分工,各自找到各自的市场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贪大求全。现在可能还属于比较混乱的阶段,所以大家做得都比较难受。”蒋林煜说。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