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焦点关注

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日期:2022-03-21 08:52:51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时期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立足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生态环境系统在新的一年如何开展工作,对助力经济平稳运行、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重大。为此,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请他们谈谈生态环境保护各领域的工作思路以及重点工作安排。
  

“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核心,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稳住国家网、聚焦新领域、推出新举措,认真完成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各项任务,加快建立完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被问及2022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如何开展时,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表示。

 

坚持稳字当头

保障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正常运行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生态环保工作的目标制定,既要做到尽力而为,也要做到量力而行,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

 

柏仇勇介绍,2022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坚持稳字当头,积极主动适应财政预算压减形势,通过保重点、调结构、强统筹,确保国家网核心任务不减、工作力度不减、监测质量不降。

 

稳住国家层面开展考核评价监测任务的基本盘,直接影响到对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支撑。柏仇勇告诉记者,稳住基本盘,关键在于突出“三个保障”。

 

一是保障国家地表水监测体系运行。根据国家水环境管理新要求,稳住水质考核评价基本面,保持3646个国考断面总数不变,适当优化手工监测频次,做好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情况排名。在自动监测方面,压实地方非国考趋势科研水站的运维责任,国家加强质控。

 

二是保障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运行。深化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加强国家和地方监测数据联网共享,全面覆盖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化120个清洁对照点位运维方式,加强279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加密县(市)点位质控工作。

 

三是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运行。坚持陆海统筹,强化入海河流、入海河口、海湾联动监测分析,1172个近岸海域监测点位一年监测三次,187个近海海域监测点位一年监测一次,监测范围实现管辖海域全覆盖。

 

坚持稳中求进

全力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事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

 

柏仇勇表示,2022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将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把更多精力放在优化拓展、提质增效上,继续推动监测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实现监测事业稳中求进,力争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包括组织地级以上城市深化大气颗粒物组分和光化学监测,分类开展颗粒物、VOCs、NOx等污染物监测,支撑PM2.5O3协同控制;地下水监测频次由一年一次增加为一年两次,丰水期、枯水期各一次,地方开展一次268个饮用水水源点位平水期监测;深化完善全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组织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专项监测,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深入开展区域、城市和重点行业三个层面的碳监测试点工作,在重点流域区域开展新污染物调查试点监测,加强新污染物监测技术研究;组织实施国家、省域和典型生态区域的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完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等。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已于去年年底公布,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柏仇勇告诉记者,将加强噪声监测顶层设计,出台加强噪声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支撑城市噪声环境管理。

 

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临新形势、新困难、新挑战,要有新视野、新思路、新办法,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形成与治理任务、治理需求相适应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柏仇勇告诉记者,2022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将重点放在“人努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上,强化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作用,建立健全基于现代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确保数据“真、准、全、快、新”。

 

上述工作如何具体推进?柏仇勇表示,围绕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的目标,2022年将重点推出五项举措:

 

在深化评价办法方面,落实“五个精准”要求,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影响,聚焦人为活动,实事求是地开展监测评价工作,深化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评价排名办法,精准支撑和引领生态环境治理。

 

在提升基础能力方面,全面实施“十四五”监测规划,增强基层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地面走航监测等“空天地”一体化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增强监测与生态环保督察、环评、执法、应急等业务协同联动。

 

在优化制度环境方面,加大力度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出台,夯实法规制度保障,推动省以下监测机构垂改落地见效,进一步理顺执法监测机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推进县级局队站融合管理。

 

开展监督检查依旧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采用‘双随机’模式开展国控站点监督检查,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监测站点人为干扰和未批停运等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柏仇勇说。

 

最后,柏仇勇表示,今年开始将开展一项试点工作:“选取13个省份、16个地级市(含雄安新区),按照‘规范统一建设标准、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应用场景’的要求,率先在全国开展环境空气、地表水、污染源的智慧监测试点工作。”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