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机构 贵州(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南州等)市州发改委委托节能报告评审单位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关于绿之城
联系方式
服务优势
宣传手册
发明专利
合作企业
业务领域
节能领域
环保领域
水利领域
国土领域
林业领域
其他领域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公告公示
案例展示
节能领域
环保领域
水利领域
国土领域
林业领域
其他领域
专家顾问
政策法规
节能
环保
水利
国土
林业
其他
服务优势
联系我们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业务领域
节能报告编制及评审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
能源审计报告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编制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报告表)
入河排污口论证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交通影响评价
环境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压覆矿产资源评估
排污许可证(代办)
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水土保持监测、监理、设施验收
资金申请报告
防洪影响评价
园林绿化工程
污水处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评审
项目核准申请报告
焦点关注
1
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要点!
2
生态环境部重磅发文: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需在年底前完成2021年度排放核查
3
水利部最新人事任免(2022年2月)
4
都在这里了,22省,5自治区,4直辖市“三区三线”工作方案(建议转发并收藏)
5
水土保持补偿费问题水利部最新答疑(2022年5月)
6
关注 | 多家环保企业上榜!国资委公布最新“双百企业”名单
7
节能环保产业亟需建立政策落实追踪机制
8
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生猪规模养殖环评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
9
2022版《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施行,注意这36项环保需求!
10
水土保持收费标准与33个水土保持问题及回复
11
最新《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大纲》来了!国家发改委发布《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12
什么是项目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有什么区别
13
分享|75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4
重磅!国家铁路局发文:铁路两侧弃渣或水土保持治理不到位将被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15
弃渣场选址与设计!
16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座谈会
17
水资源论证什么时候做书,什么时候做表?
18
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19
水保方案及变更问题水利部答疑汇总!
20
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陈程率队赴黔东南州调研脱贫攻坚和中央生态环境 保护督察整改工作
21
最新立法!水土保持与耕地保护的关系!
22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开阳分局召开涉磷企业执行水污染物总磷排放限值及中央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部署会议
23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24
《关于简化城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通知》的政策解读!
25
《贵州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26
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作
27
贵州出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28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专员王英贤一行赴开阳县调研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情况
29
2022年推进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30
受贿1546万、提前退休逃避监管搞腐败,环保干部沦为“污
31
临时用地审批流程、审批权限、使用范围及临时用地补偿费标准价格
32
53则水土保持补偿费的问题及答复
33
新规!环保设施未建成、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但已投产的终于有了说法
34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的实施意见
35
中央纪委通报:应急局与安评机构勾结,吃拿卡要刁难30余家油站,23人被追责问责!
36
【科普】VOC、VOCs、TVOC都是啥?这篇文帮你理清!
37
重磅|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38
【收藏】关于项目环评审批36个问题及解答!
39
33个行业须于4月30日前申领排污许可证
40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41
追查! 深圳湾疏浚工程环评报告33处出现“湛江”字眼,百万合同中止合作,顶格处罚
42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审重点及对工程建设的约束作用
43
水土保持监测怎么做?水利部有了新要求
44
绿色智能矿山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实践
45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第二专项排查组赴开阳县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大排查工作
46
地方环保集团的一把手都谁,你知道吗?
47
“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最高可罚50万元!
48
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专员王英贤率队对六盘水市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排查
49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在我省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存在突出问题及处理意见的通报
50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保“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廊坊、四平、哈尔滨等10地市率先试点
51
生态环境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修订公开征求意见
52
省生态环境厅苗智会副厅长率队赴毕节市调研督导碧水保卫战和脱贫攻坚有关工作
53
生态环保类—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类资金政策大全
54
2021年污水处理重磅政策汇总
55
自然资源部:坡度大于15度区域,不得实施补充耕地项目
56
如何补报水土保持方案?
57
正部级官员“翻墙钻洞”暗查污水源!工业园区再登环保督查“黑名单”
58
贵州推行“三三制”工作法,破解执法监管困局,把问题解决在前端丨“主动发现问题多了,群众举报就少了”
59
疫情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影响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60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全省脱贫攻坚战
贵州推行“三三制”工作法,破解执法监管困局,把问题解决在前端丨“主动发现问题多了,群众举报就少了”
日期:2022-02-17 15:09:01
来源: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编辑:贵州绿之城节能环保
0
次
“通过发现问题、推动问题解决来推进工作,这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方法。”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强调,只有准确识别问题,才能科学施策解决问题。
如何准确识别问题?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近年来一直在尝试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路径。
最近,在贵州省生态环境系统,“三三制”工作法成了一个热词。作为贵州省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领域创新推出的工作方法,经过了大量实践的考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执法检查明确采取三种方式,实行三个环节
说起“三三制”工作法的“诞生”,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陈程感慨万分:“为什么上级查出的问题,媒体曝光的问题,我们却发现不了。”陈程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监管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执法监管形势的要求。
“执法监管与群众这个主体存在脱节现象。”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在总结经验时发现,传统执法监管往往只是生态环境部门和污染源之间的事。
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问题与群众诉求,以及环境要素、环境质量所出现的变化统筹考虑不紧密,而一些环境问题具有隐蔽性、瞬时性、复杂性特点,这就导致生态环境部门常常做到了规定的执法监管动作,却还是不能完全发现环境问题,执法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陷入了“猫捉老鼠”的困局。
此外,仅仅依靠专业执法人员查问题,常常陷入人手短缺、任务繁重的困境,加之执法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不能及时有效发现问题。
针对传统执法监管方式的不足,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自2020年开始构思解决办法,立足实践基础,经过充分调研和总结提炼,“三三制”工作法在去年年初开始实施并推行。
“‘三三制’工作法是把群众(我们的服务主体)、环境要素、环境质量变化(我们的职责所在)、污染源(我们的监管对象)统一到一个机制和模式里,从这3个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脚点放在群众满意度上。”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监察办一级主任科员蒙明富作为参与“三三制”工作法相关文件起草的主要人员,提到“三三制”时一下就能总结其核心内容。
“三三制”工作法在执法检查方式上明确采取“巡查、明查、暗查”3种方式,在执法检查方法上明确实行“访群众、查厂外、查厂内”3个环节。
通过访群众做到问题从群众中来,解决问题由群众评判;通过查厂外,把握环境要素与污染源之间的有机联系,精准查找污染排放违法行为;通过查厂内,全工艺流程、全管理要素系统检查,全面查清、查准问题。
通过巡查、明查、暗查3种方式的联合运用,更精准地锁定违法污染源,突破“猫鼠游戏”的困局,提高执法时效。
从被动接受群众信访举报转变为主动走访发现问题
2021年开展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成了“三三制”工作法的“试验田”。
期间,督察组现场核查问题时走访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并把群众反馈意见纳入督察的督改内容。同时,通过查厂内直接查污染源,通过查厂外,查水、气、土等环境要素,评估污染源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存在的环境风险。
在执法人员看来,“三三制”工作法高度凝练、简单上手。
在贵州省各项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中,“三三制”工作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监察办主任何绍军回忆说,去年10月,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收到了某企业生产废渣乱堆乱运的问题线索,他带队去企业厂区核查,没想到却扑了空,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也未能查出问题。
何绍军随即组织人员对周边群众开展走访。“一走访,就有群众告诉我们,废渣被掩埋了。并且清楚地告诉我们掩埋废渣的时间和地点,我们赶往群众所指的掩埋点,果然挖到了消失的废渣。我们眼睛、仪器设备没有到的地方,群众在帮我们看,他们会帮我们发现一些问题。”
实践表明,离群众越近,就越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被动接受群众信访举报,到主动走访发现问题,“三三制”工作法转变了监管理念,凸显了服务精神。
去年,贵州省排查发现环境问题7512个。“我们主动发现的问题多了,群众信访举报的问题就少了。”陈程说,环境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将问题发现解决在前端,与群众通过信访举报渠道解决相比,老百姓的获得感是不同的。
1920名网格员成为发现环境问题的前沿哨兵
2021年,贵州省通过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从严排查暗访拍摄生态环境警示片等一系列行动,主动发现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但要将问题发现并解决在前端,仅仅依靠每年一次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专项检查是不够的。要把发现环境问题和整改的重心沉下来,放在平时,放在日常,才能使“三三制”工作法真正活起来。
“‘三三制’工作法的生命在于落地、落到人。落地落到什么地方,多大的地,落实到什么人身上,这是落实到位的关键。”
2021年,以“三三制”工作法为基础,贵州省划定1894个网格,明确1920名网格员。网格员通过日常网格内的巡查,摸清网格内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调查整改后群众满意度,并通过访群众发现新问题,成为发现环境问题的前沿哨兵。
网格划出了环境监管“路线图”“责任链”,但要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化。
优化网格,全面推动“三三制”工作法落地落实,成为2022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系统努力的目标。
为此,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一方面着手补齐人手短板,通过聘请第三方或群众监督员的方式扩充网格员数量。另一方面规范网格员工作手册。
据介绍,工作手册内容包括了网格面积范围、人口分布情况、环境要素、环境风险点、污染源基本情况,以及网格员走访调查的情况等,确保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上报,保证问题的整改进展各级部门能够及时调度掌握。
下一步,贵州省将建设以网格为基础,集环境问题发现、诊断、调度、销号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数据体系,依托平台,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能够及时调度掌握信息,网格员遇到问题也可通过平台得到解决。
“通过发现问题、推动问题解决来推进工作,这是我们的基本工作方法。”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强调,只有准确识别问题,才能科学施策解决问题。
如何准确识别问题?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近年来一直在尝试探索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新路径。
最近,在贵州省生态环境系统,“三三制”工作法成了一个热词。作为贵州省在生态环境执法监管领域创新推出的工作方法,经过了大量实践的考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执法检查明确采取三种方式,实行三个环节
说起“三三制”工作法的“诞生”,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党委书记陈程感慨万分:“为什么上级查出的问题,媒体曝光的问题,我们却发现不了。”陈程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监管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执法监管形势的要求。
“执法监管与群众这个主体存在脱节现象。”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在总结经验时发现,传统执法监管往往只是生态环境部门和污染源之间的事。
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问题与群众诉求,以及环境要素、环境质量所出现的变化统筹考虑不紧密,而一些环境问题具有隐蔽性、瞬时性、复杂性特点,这就导致生态环境部门常常做到了规定的执法监管动作,却还是不能完全发现环境问题,执法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陷入了“猫捉老鼠”的困局。
此外,仅仅依靠专业执法人员查问题,常常陷入人手短缺、任务繁重的困境,加之执法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不能及时有效发现问题。
针对传统执法监管方式的不足,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自2020年开始构思解决办法,立足实践基础,经过充分调研和总结提炼,“三三制”工作法在去年年初开始实施并推行。
“‘三三制’工作法是把群众(我们的服务主体)、环境要素、环境质量变化(我们的职责所在)、污染源(我们的监管对象)统一到一个机制和模式里,从这3个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脚点放在群众满意度上。”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监察办一级主任科员蒙明富作为参与“三三制”工作法相关文件起草的主要人员,提到“三三制”时一下就能总结其核心内容。
“三三制”工作法在执法检查方式上明确采取“巡查、明查、暗查”3种方式,在执法检查方法上明确实行“访群众、查厂外、查厂内”3个环节。
通过访群众做到问题从群众中来,解决问题由群众评判;通过查厂外,把握环境要素与污染源之间的有机联系,精准查找污染排放违法行为;通过查厂内,全工艺流程、全管理要素系统检查,全面查清、查准问题。
通过巡查、明查、暗查3种方式的联合运用,更精准地锁定违法污染源,突破“猫鼠游戏”的困局,提高执法时效。
从被动接受群众信访举报转变为主动走访发现问题
2021年开展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成了“三三制”工作法的“试验田”。
期间,督察组现场核查问题时走访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并把群众反馈意见纳入督察的督改内容。同时,通过查厂内直接查污染源,通过查厂外,查水、气、土等环境要素,评估污染源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存在的环境风险。
在执法人员看来,“三三制”工作法高度凝练、简单上手。
在贵州省各项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中,“三三制”工作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监察办主任何绍军回忆说,去年10月,贵州省生态环境厅收到了某企业生产废渣乱堆乱运的问题线索,他带队去企业厂区核查,没想到却扑了空,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也未能查出问题。
何绍军随即组织人员对周边群众开展走访。“一走访,就有群众告诉我们,废渣被掩埋了。并且清楚地告诉我们掩埋废渣的时间和地点,我们赶往群众所指的掩埋点,果然挖到了消失的废渣。我们眼睛、仪器设备没有到的地方,群众在帮我们看,他们会帮我们发现一些问题。”
实践表明,离群众越近,就越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被动接受群众信访举报,到主动走访发现问题,“三三制”工作法转变了监管理念,凸显了服务精神。
去年,贵州省排查发现环境问题7512个。“我们主动发现的问题多了,群众信访举报的问题就少了。”陈程说,环境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将问题发现解决在前端,与群众通过信访举报渠道解决相比,老百姓的获得感是不同的。
1920名网格员成为发现环境问题的前沿哨兵
2021年,贵州省通过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从严排查暗访拍摄生态环境警示片等一系列行动,主动发现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但要将问题发现并解决在前端,仅仅依靠每年一次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专项检查是不够的。要把发现环境问题和整改的重心沉下来,放在平时,放在日常,才能使“三三制”工作法真正活起来。
“‘三三制’工作法的生命在于落地、落到人。落地落到什么地方,多大的地,落实到什么人身上,这是落实到位的关键。”
2021年,以“三三制”工作法为基础,贵州省划定1894个网格,明确1920名网格员。网格员通过日常网格内的巡查,摸清网格内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调查整改后群众满意度,并通过访群众发现新问题,成为发现环境问题的前沿哨兵。
网格划出了环境监管“路线图”“责任链”,但要充分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化。
优化网格,全面推动“三三制”工作法落地落实,成为2022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系统努力的目标。
为此,贵州省生态环境厅一方面着手补齐人手短板,通过聘请第三方或群众监督员的方式扩充网格员数量。另一方面规范网格员工作手册。
据介绍,工作手册内容包括了网格面积范围、人口分布情况、环境要素、环境风险点、污染源基本情况,以及网格员走访调查的情况等,确保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准确上报,保证问题的整改进展各级部门能够及时调度掌握。
下一步,贵州省将建设以网格为基础,集环境问题发现、诊断、调度、销号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数据体系,依托平台,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能够及时调度掌握信息,网格员遇到问题也可通过平台得到解决。
上一篇:
国务院:推进近零碳交通示范区建设!
下一篇:
多地重大项目投资清单出炉 总投资额合计超25万亿元
权威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工程案例1000+
项目一对一咨询服务
【推荐最新项目案例】
QQ咨询
在线咨询
官方微信
联系电话
客服电话
0851-86769520
24小时专家热线
15599105520
在线报价
返回顶部